创新创业课程测评与学生双创能力测评

严骊,男,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同济大学硕士 组织“第二届全国交通科技大赛”; 参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俱乐部建设; 参与组织上海市首届大学生创新论坛(同济大学承办); 参与组织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年会(同济大学承办); 参与《创新思维》核心通识课建设; 参与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 “大学生创新创业方法训练体系构建与应用示范”、完成上海市教委“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与机制管理”项目; 参与同济大学“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材料、“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材料、“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材料申报; 参与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筹备与建设; 梳理同济大学“共生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 申报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本科专业、建设同济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验区 参与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筹备工作,组织承办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 参与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建设; 发表论文: “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模型和要素研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远程教育杂志》 “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 《远程教育杂志》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课程体系建构研究”,《同济教育研究》

活动时间: 2020-01-11 14:20:00
主讲人:严骊
iCAN赛课合一创新教育模式

张海霞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发起人,国际iCAN联盟主席,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秘书长,全球创新教育大会发起人兼主席,教育部创新创业教指委委员。她多年来专注于微纳技术和微能源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00余篇,拥有41项中国发明专利和3项美国发明专利,出版专著8本。2006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17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北京大学十佳导师光荣称号,2018年荣获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起担任教育部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张海霞教授长期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2007年发起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即iCAN大赛)并担任主席至今,每年有国内外20多个国家的数百家高校的上万名学生参加,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且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报道。张海霞教授在北大开设《创新工程实践》等系列创新课程,2016年作为全国第一门创新创业的学分慕课,2017年荣获全国精品开放课程,开创了“赛课合一”iCAN创新教育模式,在全国30个省份的500余所高校推广。近年来张海霞教授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科技馆等做公众科技讲座600余场,深受大众好评。

活动时间: 2020-01-11 13:50:00
主讲人:张海霞
新一代结构工程实验室的建设

Prof. Yang担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智能结构实验室主任以及国际地震工程联合研究实验室(ILEE)执行主任。ILEE是目前最大的地震工程网络。Prof. Yang于2001年获得纽约布法罗大学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先进的分析模拟方法和实验测试手段来提高结构的性能。他在美国开发了新一代基于性能的设计指导方针(被ATC-58研究小组应用技术委员会采用);开发了先进的试验测试技术,如混合仿真和振动台的非线性控制,以评估极端荷载条件下的结构响应;为北美和南美国家开发了基于风险的模拟模型,为东南亚国家开发了全球地震模型(GEM)。Prof. Yang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和国际的研究和规范编写。他被邀请到世界上100多个领先的研究机构来展示他的研究成果。Prof. Yang是加拿大地震设计常设委员会19名投票委员之一,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加拿大2020年国家建筑规范》(NBCC)中的地震设计条款。Prof. Yang亦是美国钢结构协会TC9委员会的通讯委员,TC9委员会负责撰写美国钢结构的抗震设计条文。Prof. Yang是“高层建筑计划”的倡议成员,该计划为美国西海岸的高层建筑制定了抗震设计准则。Prof. Yang的工作得到了同事们广泛的认可,他获得了2014年CISC H.A.克伦茨奖和2011年中国光华基金会“光华教授”的称号。

活动时间: 2019-12-13 00:14:30
主讲人:Tony T.Y.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