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电子健康研究与实践

郭熙铜,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健康研究所执行所长。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2010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资讯系统系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 2016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2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香江学者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健康。在MISQ、ISR、JMIS、JAIS、EJIS、ACM TMIS、DSS、IJEC、I&M、ICIS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接收9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S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智能健康信息服务管理”。2015年任第24届国际信息系统发展会议(ISD)程序主席。担任国际信息系统学术会议ICIS(2014,2015,2016, 2020)副编辑(AE)、ICIS (2019)、PACIS(2014,2015,2021)、AMCIS 2016等专题主席(Track Chair),EM、ESWA、JECR等客座编委、管理科学学报(英文版)副编辑、管理科学领域编辑、MISQ、ISR、JMIS等审稿人。作为负责人的课程《管理研究方法》获教育部“2013年度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18年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大数据与商务分析研究会秘书长。2011年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大会。指导的博士生任教于西交,南开,北航等高校。

活动时间: 2020-12-04 10:00:00
主讲人:郭熙铜
多电子体系的集体行为 数据驱动的材料研究

杨义峰,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199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2007年获德国马普固体所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和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加入物理所,2014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2017年获评中科院北京分院“启明星”优秀人才,2018年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同年被评为青促会优秀会员。主要方向为强关联理论和数值研究,提出了重费米子二流体理论、量子临界超导理论、Fano干涉效应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Nature/NatPhys 3篇,RPP综述2篇,PNAS/PRL/PRX/NC 23篇,PRB/PRE/PRM/PRR 36篇等。 刘淼,中科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2004-2007年先后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和犹他大学物理系读研,2012年于犹他大学材料科学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13-2018年 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加入中科院物理所。主要工作是通过计算模拟的手段从原子分子的尺度对材料体系展开研究。近期开展的工作有: 1)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的材料物性和机理研究;2)基于高通量计算和材料大数据方法的新材料筛查、研发和优化;3)计算材料数据库构建。atomly.net材料数据库主创。

活动时间: 2020-11-25 12:30:00
主讲人:杨义峰 刘淼
“爱之语”—非暴力沟通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心理师、注册督导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辽宁督导点负责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注册实习机构负责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授课专家,教育部留学司出国人员心理健康培训专家,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市总工会职工心理咨询服务专家顾问团团长。整合理论取向,擅长个案咨询及督导、危机干预培训及督导、团体辅导培训及督导。 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50余项,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共6部,独著《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研究》,编著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与实践》和《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等图书。曾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工作先进个人,辽宁省心理名师,大连市先进女职工,大连理工大学“我最喜爱的教师”。

活动时间: 2020-11-18 14:00:00
主讲人: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