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打开艺术世界的地图——中国现代艺术体系重构》

活动信息

  • 开始时间:2023-04-18 18:00:00
  • 活动地点:建筑艺术馆
  • 主讲人:李新风

活动简介

艺术是确证人之所以为人的尺度,在人们精神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对于艺术世界的奥秘究竟有多少认知?讲座从丰子恺“一打艺术”谈起,阐发“中国现代艺术体系的重构”这一重要理论问题,从艺术的教育、艺术的传播、艺术的生产、艺术事业的管理、艺术的研究、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的需要等方面,思考艺术体系研究的重要性,指出,艺术的体系,体现着艺术世界的存在状态,是艺术的本体之所在,是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艺术研究,离不开艺术的体系。讲座回顾西方“美的艺术”体系的出现、演进及引入我国的过程,分享其作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有关“中国现代艺术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努力为人们绘制出最新的艺术世界地图。

主讲人介绍

李心峰,本名李新风。1958年生,安徽宿州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作为访问学者两次赴日本京都大学美学美术史研究室作共同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一般艺术学(艺术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艺术理论史、日本近现代美学艺术学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出版专著《元艺术学》(1997;2014)、《现代艺术学导论》(1995)、论文集《艺术学论集》(2014)、《开放的艺术——走向通律论艺术学》(2014)等。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大课题、李希凡总主编《中华艺术通史》编委及《夏商周卷》(2006)分卷主编。主持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主编,2005)及国家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青年课题《艺术类型学》(主编,1998;2013)等。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个人一般课题《日本近现代美学研究》。合著二十余种,主要有《文学概论新编》(1986)、《现代美学原理》(1996)、《美学概论》(2003)、《西方文学理论史》(2005)、《中国先进文化论》(2004)、《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2006)、《中国传统节日》(2010)、《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史》(2012)、《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2012)等,其中,《战后日本哲学思想概论》(1996)被译为日文在日本出版(1999);《艺术/葛藤的现场》为日文著作,在日本出版(2002)。主编大型画册《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2013)、论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传承机制建设》(与马文辉、陈嵘共同主编,2013)、译文集《国外现代艺术学新视界》(1997)、《艺术类型学资料选编》(与陆梅林先生共同主编,1998)等。译著主要有《鲁迅》([日]竹内好著,1986)及合译著作多种。发表论文、评论等二百余篇。著作、论文曾多次获得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