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神经美学研究

活动信息

  • 开始时间:网上投稿
  • 活动地点:诗歌,神经科学,人工智能
  • 主讲人:丛丰裕

活动简介

诗歌的神经美学研究

 

摘要:

    绘画、音乐和文学独立产生于人类文明的各个时期和文化当中,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复杂和多元性。人们的艺术活动过程中综合了人类复杂和高级认知过程。研究艺术和审美为了解人类的思维和窥探大脑的机制提供了一扇窗,同时也帮助揭开艺术的本质。相比之下,以往的心理学实验研究采用简单的感知刺激和非自然的实验任务,达到控制实验变量的目的,缺远离人类自然行为模式。为了更好研究大脑,理解人类艺术天性,近来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神经美学—结合人类共通的艺术活动和科学的心理学及神经科学手段来研究大脑的审美机制。

    此次讲座前半段概述神经审美的发展过程,后半段报告本人近期一项中文诗歌的神经审美研究。诗歌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不少优美的诗歌广为流传,被视为经典。但人们为什么喜欢诗歌?为什么诗歌会给人带来一种审美的体验?本实验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数据搜集和脑磁图技术研究聆听唐诗时的神经审美机制。我们建立唐诗数据库,用人工智能技术控制生成新的唐诗,然后网络大规模收集受访者对人工诗歌的审美评价,在实验室采用脑磁图记录被试听不同诗歌时大脑的动态反应。我们发现,人类大脑会规则地对诗歌不同结构产生锁相反应,大脑反应指标与诗歌的美和价值评定有相关。我们认为,人们之所以喜爱诗歌,是因为诗歌的规则性和韵律提供了丰富的时间预期信息,诱发大脑锁相活动对诗歌进行预期,进而形成预期和实现的奖赏过程。


报告人简介:

滕相斌博士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和纽约大学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从2017年开始在德国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mpirical aesthetics)。对华友好,与大连理工大学丛丰裕教授开展科研合作。主要从事神经美学研究,在顶级期刊PloS BiologyNature Human Behavior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本次报告将面向全校相关学科,促进学术交流。






主讲人介绍

诗歌的神经美学研究   摘要:     绘画、音乐和文学独立产生于人类文明的各个时期和文化当中,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复杂和多元性。人们的艺术活动过程中综合了人类复杂和高级认知过程。研究艺术和审美为了解人类的思维和窥探大脑的机制提供了一扇窗,同时也帮助揭开艺术的本质。相比之下,以往的心理学实验研究采用简单的感知刺激和非自然的实验任务,达到控制实验变量的目的,缺远离人类自然行为模式。为了更好研究大脑,...